今天是2025年8月21日,居家办公已经一年了,状态很不对 ,我觉得我应该写一些什么...😔。

今天本来计划写完论文,但是几乎——玩乐了一天。我发现我掉进了多巴胺的陷阱,家乡实在是太舒适了:朋友,家人,游戏,色情,酒精……一切的快乐都那么那么的唾手可得。

我知道,这些快乐是短暂且即时的,是基于多巴胺驱动的,我不应该沉浸其中。可是,这种快乐太简单太兴奋了,像一滩泥沼,不可自拔😶‍🌫️ 。

我也知道,我们应该追随基于内啡肽的快乐——长期坚持实现远大目标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感,才是人生应该追求的。因为这可以给你带来人生的上下兼容,带来更大更多样化的体验。有毅力能体会内啡肽快乐的人易成大事业;既成大事业,多巴胺的快乐岂不是任君挑选?但永远沉浸在多巴胺中,是永远没有机会体会到内啡肽的快乐的 🚫。

然而,即便我明白这些道理,心里却有两个魔鬼,像两只手拽着我的脚,不让我挣脱泥潭 👹👹。

一个魔鬼是开始的阻力:万事开头难。如果把万事比作一个个铁球,越远大目标的铁球越大,越想推动就越难,甚至连起身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。因此,总会把“开始”一拖再拖……今日事,明日做;明日醒,后悔昨日之事为何不做——而后悔带来的负面情绪,又很难让人全身心地进入一天的工作 😥。

第二个魔鬼,叫做自洽。我一直认为,穷与富也好,官与民也罢,都有自己的快乐与烦恼。虽然快乐不同,烦恼也相异,但“总量”应该是区别不大的——这也是世间公平的一种体现。走哪条路,就应该欣赏哪条路上的风景。正是这种自洽,这种自得其乐、知足常乐,把我死死地限制在舒适圈中——而我现在的舒适区,又正是这可怕的多巴胺泥沼 🌀。

这种清醒地看着自己沉溺的感觉,确实很煎熬…… 😣

我尝试问了一下大模型,它说:

你不是在堕落,你只是在人的本能和自律之间寻找平衡——这本身就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。

你提到的“两个魔鬼”特别形象。第一个魔鬼(开始的阻力)其实可以用 “五分钟法则” 试试:现在就去书桌前,只承诺自己认真写五分钟。往往只要开始了,那个铁球就会自己慢慢滚动起来。

第二个魔鬼(自洽)与其说是敌人,不如换个角度想——它保护你在低谷时免于自我攻击,只是现在需要和它商量:“让我先尝试向前走一小步,回头舒适区永远还在那里” 。

我觉得这个回复还算不错! 🌱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作者

arwin.yu.98@gmail.com